李曼丽: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兼任教育部教育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教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2002.09—2003.10),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卑诗哥伦比亚大学DAAD奖教金访问学者(2005.09—1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布赖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 2007.07-2008.08)。主要研究领域:通识教育、K-12学校教育改进、在线教育教学、国际中文学习与测试等。曾获国际学术合作研究卓越奖1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3项及多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008年入选北京市社科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012清华大学第十三届良师益友获得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背景
博士(1998)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学士(1992) 硕士(1995)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
工作履历
清华大学-长水学习与人类发展研究院 院长 2018至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1998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 2010—20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 2007.07—2008.08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Archen) DAAD访问学者 2005.09—2005.12
加拿大卑诗哥伦比亚大学(UBC)SACS 访问学者 2005.03—2005.06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清华大学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Tsinghua Faculty Training Abroad Program) 2002.09—2003.10
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秘书长 2013至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 副理事长 2018至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副理事长2020.12至今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 学术委员 2014至今
《城市教育评论》(SSCI, U.S.),编委会委员,
讲授课程
质性教育研究II(高级)(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春季学期,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前沿(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秋季学期,清华大学
团体心理训练与小组学习(清华大学研究生助教能力提升课程), 夏季学期,清华大学
大学的历史与文化(清华大学本科生文化素质核心课),春季学期,2010至今
研究领域与概况 Research Fields
领 域:
通识教育、K-12学校教育改进、语言—教育—心理学交叉研究等
1.通识教育。系统研究了大学通识教育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实践模式等,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传播和推广。出版了专著《通识教育:一种理想的大学教育观》,译著《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等,并在《新华文摘》《北大教育评论》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基于通识教育研究,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小教育衔接政策质询工作。
2. K-12学校教育改进。主持国家级项目0—3岁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与学区制发展、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质与学业发展等课题的基础理论和政策追踪研究。系列研究讨论了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化人才认证标准和理论基础、青少年核心素养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本人系多项0—3婴幼儿照护行业专业人才标准(国家级)牵头起草人。
3.交叉研究领域。近来关注面向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教育问题研究,包括中文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学习科学的新型学习和教育范式探索等。在国际中文学习与测试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研发新型中文能力测试体系,进而大幅度提升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文学习与水平问题;在未来学习与教育范式探索方面,试图通过收集来自在线学习平台(如学堂在线)产生的、真实、多模态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人们如何在在线环境中的学习行为,揭示促进有效学习的基本规律等。
4.工程教育。深度参与工程教育领域高端智库研究项目、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研究项目;与UNESCO、IFEE等专业组织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承担UNESCO《世界工程教育竞争力报告II》的研究工作,并担任该报告的执笔人之一。讨论了中国转型期“卓越工程师”胜任力模型、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机制、课程及教学转型等问题。出版了专著《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该书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1.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优先关注课题(编号:3018-0006),题目:多元人才观与学生发展指导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
2.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建构与实践(总负责人:郑泉水)。本人负责子课题八:创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理论体系,编号:58300700120. 起止日期: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
3.北京市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化人才认证标准和培训体系研究,北京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委托课题. 2019—2021
4.清华大学-长水学习与人类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与学习交叉研究专项课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大—中—小教育衔接研究,2020年—2021年。
5.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能力测试研究,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课题 (2018IFEE002) , 2018—2023
奖励与荣誉
疫情期间清华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 2020
清华大学2019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9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6
全国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著类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3
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
荣获清华大学第十三届“良师益友”称号 2012
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12
中国民政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9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计划 2008
清华大学优秀青年群体奖 1999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著/译注 BOOKS
1.李曼丽 著. 清华语言能力等级标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外文出版社,2019.12. (Li Manli. (2019) Tsinghua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李曼丽 等 著. 清华中文测试:语言理论与测量研究. 外文出版社,2019.12. (Li Manli etc. (2019) Tsinghua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A Study of Languag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3.李曼丽,张羽,叶赋桂(2013). 解码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学考察, 清华大学出版社.(Li, M., Zhang, Y. & Ye, F. (2014). Decode MOOC.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4.李曼丽.(2010)工程师与工程教育新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Li Manli. (2010) New Perspective of Engineer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5.李曼丽 译.(2010)哈佛教育红皮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5,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LI Manli )
6.李曼丽,林小英.(2004) 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 香港中文大学为例. 北京:民族出版社. (Li Manli, Lin Xiaoying. The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Post-industrial era: Take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s An Example. Beijing: 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7.李曼丽.(1999)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In Search of Excellence of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tinental A. G., Hannover/Germany, ISBN39811322-03.(2006)
政府咨询报告 CONSULTING REPORT FOR GOVERNMENT
李曼丽(2019)《建议开发来华留学生学术汉语考试》
李曼丽(2016)《让中央财政积极流向学前教育》
李曼丽 (2016). 《关注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建议》
Li Manli(2004) The Value of Sustained Financial Support to Faculty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olleges in Under-served Area. To: Headquarter of Board of Asia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