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后),高级技师,考评员
国家职业教育智能建造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智能建造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和城市复杂软基工程、新型建筑结构技术研究,主持及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著2部、教材8部。
2019年9月1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当周晖同志终于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握上手的时候,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触。这一高光时刻,仿佛人生的滤镜,一切的艰辛、迷茫、压力和疲惫都消失了,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立德树人,思政引领,成为师生发展的贴心人
周晖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发挥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认真收集典型案例,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连续十五年教学考核“优秀”,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二、三等奖3项。她带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用了12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讲师到教授、技师到高级技师、硕士到博士后、校级名师、省级名师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她,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晖姐”。
周晖同志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标准,构建“时间观念严师威、鲁班精神立师德、安全意识树师范、绿色理念导师风”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起草制订《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绩效分配制度》等,积极推动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培育名师名匠,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通过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团队协作和信息技术应用等“五大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围绕“智能化施工、新型建筑构件研发、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建造”等下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勇挑重担,改革创新,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2021年,周晖同志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来,积极发挥作用,主持立项国家级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持立项教育部课题《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参与成果《基于交互赋能多维平台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联合共同体内成员单位——广州大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申报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揭榜制”项目。受邀在2022年广东省暨广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做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沙龙分享。
周晖同志发挥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优势,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职业岗位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教学内容,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向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按照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创新智能建造“多岗适应、专岗精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智能建造“四新”技术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入BIM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3D打印技术、新型防水材料与塑料管应用等新技术,并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构件制作与安装、建筑工程识图、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1+X”证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有效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图1 指导学生照片
图2 实验课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