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1993.07:浙江大学电机系电机及其控制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06: 获浙江大学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学位 2012.09- 2013.07: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内访问学者 杨悦梅教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带头人
杨悦梅,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机械行指委自动化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专家裁判,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4项;发表论文40多篇(核心12篇EI检索2篇);获授权专利4项、软著权1项,参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领域的4项国家标准制定。主持了国家级资源库子项目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重点教材建设,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得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企服务”考核优秀。
专业建设成效
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群带头人,带领团队在2012-2014年成功申报并主持完成了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十二五”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方向);2015-2017成功申报并主持完成了杭州市级专业建设项目(产学对接中高职衔接示范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同时在2016年成功申报浙江省级专业建设项目(“十三五”优势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过一系列的专业项目建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显著增强,专业辐射示范作用发挥显著。专业已建成“产学教研培”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具有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产学研成果多、社会服务能力强;专业教学资源丰富、教师教改研究和论文成果多、质量高;学生竞赛成果丰硕,毕业生就业率高、平均薪资高;专业面向全国开展院校师资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与西部地区院校开展对口交流;《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专题报道本专业的办学成效,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示范作用显著。
教学改革成效
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群带头人,自2012年开始,带领团队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了基于利益共享的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的“一个机制”;专业群发展与产业发展联动,持续推进“两个创新”,即互联网新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创新;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构建了专业群创新教育的“三个融合”模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和课程体系,培养“四创人才”。自实施以来,专业群的内涵提升明显,校企协同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成果、教改研究成果从数量和质量均有爆发性增长;该成果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信息大类专业群,2009年主持研究并探索创建学院的实训创业平台,实施“一条主线,一个平台,三个接轨”的“实岗实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即以“实岗实务”制的应用实施为主线,以校内实训创业平台为依托,实践教学与职业道德培养接轨、专业实训与创业实训接轨、专业实训和校内顶岗实习与订单培养接轨,进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良好成效。该研究课题成功立项为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改革实践类),2012年通过结题验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院信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显著。该教改思想的理论成果《“实岗实务”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发表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被引5次),2015年获得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电商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及教材建设
面向电子信息专业群,自2008年主持群平台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实践》,2015年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主持“微电子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于2019年通过验收。目前课程面向资源库合作院校20多所近5000名学生开放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课程教学内容兼顾传统项目和信息技术新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具有生活趣味的实用电子产品项目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融“做、学、教”为一体。课程采用虚拟仿真与实物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法。针对不同项目制作的要求,不仅利用形象直观的 multisim 虚拟仿真软件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让学生搭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建有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服务于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环节;采用课前的信息化导学、课中的项目化教学、课中的实时化互动、课后的个性化实践辅导、无纸化考核的“五化”教学法,形成了一个认知、自学、教学、实践加考核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主持建设了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电子技术与实践(1)》,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ISBN 978-7-5647-3054-3)。教材的编写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以项目和真实产品的工作过程作为联系课程、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纽带。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融“教、学、做”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