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
符合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
课程目标:
1.清晰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明确知识体系构成及考察范围。
2.帮助考生快速掌握考点、重点,高效复习。
3.掌握考试命题规律,形成优秀的答题思路,顺利通过考试。
课程介绍:
课程在深入研究全国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基础上,紧扣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总结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高频考点等,详细讲解命题思路及解题思路,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课程目录:
语文、英语、美术、历史、体育等科目中任选一科,各科课时不等,平均约30课时。
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清单 | |||
语文(总时长:1371分钟)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时长 | 课件数 |
1 | 第1节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指导(试听) | 0:47:01 | 1 |
2 | 第2节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 1:31:25 | 3 |
3 | 第3节 文学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 | 0:49:38 | 2 |
4 | 第4节 文学常识(外国文学) | 0:40:12 | 1 |
5 | 第5节 文言文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 | 0:31:14 | 1 |
6 | 第6节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类活用) | 0:44:27 | 1 |
7 | 第7节 文言文基础知识(虚词 ) | 1:02:38 | 2 |
8 | 第8节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句式) | 0:36:19 | 1 |
9 | 第9节 语言文字运用(真题再现考查要点) | 0:23:10 | 1 |
10 | 第10节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辨析) | 1:12:01 | 2 |
11 | 第11节 语言文字运用(修辞) | 0:35:58 | 1 |
12 | 第12节 写作 | 1:52:53 | 3 |
13 | 第13节 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 | 2:32:44 | 4 |
14 | 第14节 教学技能(语文教学实施及评价建议) | 2:58:26 | 5 |
15 | 第15节 教学技能(语文教学技能) | 3:51:30 | 6 |
16 | 第16节 教学技能(语文教材解读) | 0:17:05 | 1 |
17 | 第17节 教学技能(各文体教学流程) | 1:57:34 | 3 |
18 | 第18节 教学技能(案例分析) | 0:26:51 | 1 |
英语(总时长:1798分钟)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时长 | 课件数 |
1 | 第1节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试听) | 1:16:44 | 3 |
2 | 第2节 语法(词法) | 5:01:22 | 12 |
3 | 第3节 语法(句法) | 1:54:57 | 4 |
4 | 第4节 语法(特殊结构) | 2:27:50 | 6 |
5 | 第5节 语言学(本质和功能) | 0:31:30 | 1 |
6 | 第6节 语言学(几组区别性概念) | 0:09:21 | 1 |
7 | 第7节 语言学(主要分支) | 3:15:58 | 5 |
8 | 第8节 阅读(题型讲练) | 1:30:44 | 2 |
9 | 第9节 阅读(阅读技巧和篇章练习) | 0:46:23 | 1 |
10 | 第10节 教学论(教学法) | 0:28:58 | 1 |
11 | 第11节 教学论(语言知识教学) | 2:34:37 | 5 |
12 | 第12节 教学论(语言技能教学) | 2:02:40 | 4 |
13 | 第13节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 1:45:12 | 4 |
14 | 第14节 教学实施(学法指导) | 0:08:35 | 1 |
15 | 第15节 教学实施(提问与反馈) | 0:19:59 | 1 |
16 | 第16节 教学实施(课堂纠错技巧) | 0:17:56 | 1 |
17 | 第17节 教学实施(课堂管理) | 1:12:48 | 2 |
18 | 第18节 教学评价和新课标解读(对学生的评价) | 0:13:00 | 1 |
19 | 第19节 教学评价和新课标解读(对课堂的评价) | 0:29:11 | 1 |
20 | 第20节 教学评价和新课标解读(英语测试设计与评价) | 0:22:11 | 1 |
21 | 第21节 教学评价和新课标解读(对教学情境评价) | 2:01:11 | 4 |
22 | 第22节 教学评价和新课标解读(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 | 1:07:18 | 2 |
美术(总时长:953分钟)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时长 | 课件数 |
1 | 第1节 考情分析(试听) | 0:23:58 | 1 |
2 | 第2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史前先秦秦汉时期) | 1:16:34 | 2 |
3 | 第3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 0:34:06 | 1 |
4 | 第4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 0:57:05 | 1 |
5 | 第5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宋元时期美术) | 0:40:16 | 1 |
6 | 第6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明清时期) | 0:50:26 | 1 |
7 | 第7节 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 0:32:49 | 1 |
8 | 第8节 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原始古代时期) | 1:02:52 | 1 |
9 | 第9节 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 1:02:01 | 2 |
10 | 第10节 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十七十八世纪) | 0:50:57 | 2 |
11 | 第11节 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十九世纪) | 0:51:52 | 1 |
12 | 第12节 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二十世纪) | 0:45:16 | 2 |
13 | 第13节 美术基础知识 | 1:47:51 | 3 |
14 | 第14节 美术新课标(初中课程标准) | 1:19:56 | 2 |
15 | 第15节 美术新课标(高中课程标准) | 1:26:50 | 2 |
16 | 第16节 教学实施 | 1:22:33 | 3 |
历史(总时长:1460分钟)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时长 | 课件数 |
1 | 第1节 考情分析(试听) | 0:06:07 | 1 |
2 | 第2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的开端) | 0:15:24 | 1 |
3 | 第3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 0:59:28 | 2 |
4 | 第4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 0:27:22 | 1 |
5 | 第5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 0:37:16 | 1 |
6 | 第6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 0:49:10 | 1 |
7 | 第7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 0:51:47 | 1 |
8 | 第8节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 1:07:01 | 2 |
9 | 第9节 中国史(中国近代史) | 2:22:42 | 5 |
10 | 第10节 中国史(中国现代史) | 0:58:10 | 2 |
11 | 第11节 世界史(世界古代史) | 2:00:29 | 4 |
12 | 第12节 世界史(世界近代史) | 2:51:01 | 7 |
13 | 第13节 世界史(世界现代史) | 2:20:02 | 6 |
14 | 第14节 教学设计(初中新课标解读) | 0:42:22 | 1 |
15 | 第15节 教学设计(高中新课标解读) | 0:42:14 | 1 |
16 | 第16节 教学设计环节(高中) | 1:16:16 | 2 |
17 | 第17节 教学设计环节(初中) | 1:21:29 | 2 |
18 | 第18节 教学设计撰写(高中) | 0:19:57 | 1 |
19 | 第19节 教学设计撰写(初中) | 0:18:46 | 1 |
20 | 第20节 教学实施(初中有效高效教学) | 0:29:13 | 1 |
21 | 第21节 教学实施(高中有效高效教学) | 0:32:06 | 1 |
22 | 第22节 教学实施(高中教学基本技能) | 0:50:23 | 2 |
23 | 第23节 教学实施(初中教学基本技能) | 0:54:54 | 2 |
24 | 第24节 教学评价(高中) | 0:11:15 | 1 |
25 | 第25节 教学评价(初中) | 0:09:37 | 1 |
26 | 第26节 教学评价实施(高中) | 0:23:47 | 1 |
27 | 第27节 教学评价实施(初中) | 0:21:58 | 1 |
体育(总时长:1854分钟)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时长 | 课件数 |
1 | 第1节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介绍(试听) | 0:08:42 | 1 |
2 | 第2节 考情分析与学习方法 | 0:31:23 | 1 |
3 | 第3节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解剖学) | 2:05:52 | 4 |
4 | 第4节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理学) | 2:10:21 | 6 |
5 | 第5节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营养与生物化学) | 0:33:11 | 1 |
6 | 第6节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 | 2:31:04 | 7 |
7 | 第7节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概论) | 0:39:44 | 1 |
8 | 第8节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 0:35:55 | 1 |
9 | 第9节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心理学) | 1:18:14 | 3 |
10 | 第10节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学) | 1:39:04 | 4 |
11 | 第11节 体育运动项目(篮球) | 0:56:34 | 3 |
12 | 第12节 体育运动项目(田径) | 1:40:41 | 5 |
13 | 第13节 体育运动项目(足球) | 1:07:34 | 3 |
14 | 第14节 体育运动项目(排球) | 1:09:34 | 3 |
15 | 第15节 体育运动项目(羽毛球) | 0:10:30 | 1 |
16 | 第16节 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 | 0:15:47 | 1 |
17 | 第17节 体育运动项目(体操) | 1:11:47 | 5 |
18 | 第18节 体育运动项目(武术) | 0:40:56 | 2 |
19 | 第19节 教学设计(初中课程标准) | 1:00:32 | 3 |
20 | 第20节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 | 0:59:54 | 3 |
21 | 第21节 教学设计(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0:25:17 | 2 |
22 | 第22节 教学设计(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0:26:34 | 1 |
23 | 第23节 教学设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 0:48:57 | 2 |
24 | 第24节 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计划) | 0:10:38 | 1 |
25 | 第25节 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 0:18:58 | 1 |
26 | 第26节 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概述) | 0:22:24 | 1 |
27 | 第27节 教学设计(体育课的教案设计) | 0:49:23 | 2 |
28 | 第28节 教学实施(体育教学概述) | 0:08:53 | 1 |
29 | 第29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 0:59:40 | 2 |
30 | 第30节 教学实施(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 0:27:17 | 1 |
31 | 第31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堂组织教学) | 0:24:22 | 1 |
32 | 第32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控) | 0:17:11 | 1 |
33 | 第33节 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 0:13:09 | 1 |
34 | 第34节 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概述) | 0:06:47 | 1 |
35 | 第35节 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利用) | 0:08:43 | 1 |
36 | 第36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学生学习指导-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 0:14:24 | 1 |
37 | 第37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学生学习指导-新型学习方式的指导) | 0:19:44 | 1 |
38 | 第38节 教学实施(体育课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指导) | 0:11:18 | 1 |
39 | 第39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概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及其构成) | 0:11:05 | 1 |
40 | 第40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概述-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 0:20:59 | 1 |
41 | 第41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概述-体育学习评价概述) | 0:24:18 | 1 |
42 | 第42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概述) | 0:10:59 | 1 |
43 | 第43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 0:04:13 | 1 |
44 | 第44节 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 0:18:29 | 1 |
45 | 第45节 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初中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 0:03:51 | 1 |
46 | 第46节 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初中体育学习评价的实施) | 0:24:17 | 1 |
47 | 第47节 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高中体育学习评价内容) | 0:08:26 | 1 |
48 | 第48节 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高中体育学习评价的实施) | 0:26:5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