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行动研究,以教学和教研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研究、引领、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聚焦学科育人本质,推进“以学为主”课堂教学变革,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教研新样态,提高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拟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项目采用网络研修和集中面授两种形式组织实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强化政治意识,践行师德师风,深度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把握本轮课程与教学改革动态,掌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确立“素养本位”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路径,并形成一套系统的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教师,打造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力量,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三、培训时间
网络研修:培训总计42学时,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全年接受报名。
集中面授:原则上为5天40学时(不含报到和离会时间)。
四、培训内容
(一)网络研修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设置通识必修课与学科选修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目录详见附件1。
1.通识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强化理论基础,以教科研理论和方法策略为主,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设置如下学习模块:
(1)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包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内容。
(2)课程方案和课标理解与运用。包括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关键理念解读与运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等内容。
(3)掌握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校本研修制度与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
(4)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开发与实践。包括何为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类型、怎样设计和实施跨学科学习及项目式教学等内容。
(5)教科研理论与研究方法。聚焦科研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注重科研意识培养,掌握教研理论教研方法、教研成果梳理与写作。
(6)课程教学改进指导能力。包括教科研组织策略、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实施能力。
2.学科选修课
学科选修课以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每个学段学科设置如下学习模块:
(1)课标理解与运用。理解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2)教学策略与实施。融入新理念、开展新教学、赋能新课堂,全面提升执教能力与新课程实施能力。
(3)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反思与评价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4)技术整合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创新。
(5)优质课例赏析评鉴。通过优质课例赏析评鉴,开阔视野。
(二)集中面授
围绕“立足行动研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培训主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坚持任务驱动,以典型案例、课例为载体,应用成果为导向。按照“专家引领理念更新+方法指导实践体验+交流研讨探究真知+学用结合探索前行”的递进式培训思路,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贴近学员教学教研工作实际,帮助学员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高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提质增效,切实提升学员的教研能力。具体课程内容根据地区和学校需求安排,例见附件2。
五、培训安排
(一)网络研修
学员通过视频学习、主题研讨、研修总结、在线考试等环节实现学习目标。
1.视频学习(38学时)。参训学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选修模块内容,完成必修+选修所有课程内容学习。
2.主题研讨(1学时)。参训学员结合培训心得和工作实际进行网上研讨。
3.研修作业(3学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撰写并提交一份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二)集中面授
学员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访学、交流研讨、实操演练、学员微分享等环节实现学习目标。
1.专家讲座。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一线名优教师,聚焦培训内容通过讲学、点评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员提供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理论与知识。
2.名校访学。赴一线优质学校进行访学,聆听名优教师案例分析,洞悉现象背后的规律与内涵,从中汲取营养,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助推学员对专业素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反思。
3.交流研讨。学员报到分组后即开始确定研讨专题,围绕专题内容开展研讨。邀请一线名优教师作为主持人系统分析个人教育思想、课程观念和课堂教学的思路,为学员专业发展提供分析案例。
4.实操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教学策略及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以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员微分享。在专家讲座前开设学员微分享活动,引导学员分享个人实践经验,深入结合研修内容,有效助推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反思,丰富学员彼此看待和处理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考核结业
根据参训学员各项研修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秉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网络研修
学习成绩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根据网络平台记录综合评定。
(二)集中面授
学习成绩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
七、培训师资
(一)网络研修
详见附件1。
(二)集中面授
集中面授师资团队拟由学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组成,以下为部分主讲教师名单:
1.杨美俊: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3.袁昌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教授
4.李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5.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八、组织管理
(一)网络研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参训学员和班级进行统一管理,督促学习进度,统计学时,考核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培训结束后,考核成绩合格者,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颁发“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网络研修”合格证书。
(二)集中面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项目全流程管理,包括实施方案审核、课程质量把关、培训信息发布、经费收支、学员管理、教学监控、考核等。培训结束后,考核成绩合格者,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颁发“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培训”合格证书。
九、收费标准
(一)网络研修
费用标准为380元/人,含通识必修课模块和1个学科选修模块。
(二)集中面授
培训费标准不高于550元/人/天(含报到时间,不含离训时间)。
定制化培训费用根据委托单位参训人数、实际培训天数等培训需求协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