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5-07

一、工作室成员简介

林建锋名校长工作室现有导师1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成员11人,其中10人来自绍兴市下辖各区、县(市)的城区、农村学校,1人来自舟山,均系副校级以上干部。工作室成员平均年龄41.6岁,本科学历占100%,高级职称占66.7%,任教学科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

imgFile-de56342ded4b945cce41a3b88e21782c.png

二、工作室公约简介

(一)关系:不是师徒关系,是有共同追求的合伙人。

(二)目标:致力于校长职业和办学的专业化。

(三)承诺:坚持上课;自觉研究。

(四)要求: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五)职责:

1.校长姓教,从教一门课,领导课程教学;

2.校长兴校,打造一特色,规划学校发展;

3.校长行研,专注一课题,推动教育科研;

4.校长幸师,助力一团队,引领教师成长;

5.校长省身,培育一情操,优化内部管理;

6.校长歆美,崇尚一理念,营造育人文化;

7.校长信责,坚守一初心,调适外部环境。

(六)方略:一人一案,一校一品,一案一评。

(七)方向:坚持“六研究”:

一是研究历史,把握趋势:我们将努力去打通相关学校的办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是研究愿景,把握规律:我们将努力去把握每一所学校的愿景;

三是研究教师,把握道术:我们将努力去唤醒每一位教师初心;

四是研究学生,把握需求:我们将努力去读懂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五是研究社会,把握课程:我们将努力去打造基于孩子和未来需求的课程体系;

六是研究自己,把握人性:我们将努力去珍重每一个“自己”。

(八)学习样态:

一是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就是“在工作室主持人引领下,抱团学习,以求真进步”,因此,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是基础。

二是做,“做中学,学中做”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理论。全体工作室成员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力求知行合一。

三是思,“学而不思则惘”,要在“学”和“做”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四是评,“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将所学知识、实践所得应用于实际问题,通过学科支教和办学诊断支教,解决学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老问题,面临的新发展,真正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imgFile-24cd54e07d37908f4eed403a01fbb84b.png

三、工作室目标简介

(一)坚持把工作室打造成为了专业成长共同体。工作室通过专著阅读(读书会)、专题研讨(论坛)、主题参访(学校考察)、课题研究等多种符合校长实际的方式,实现了工作室成员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以此培养了专业人士,让校长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士。

(二)坚持对工作室成员所在的每一所学校都至少进行一次有准备但不设防的深度办学诊断。主要通过诊断工作室成员所在校,帮助校长更好把握自己所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真问题、真挑战,探讨应对之策,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更好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和自身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对省内外相关结对学校的深度帮扶。选择了一所工作室内部的学校(陈溪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式深度帮扶,提升了该校的办学品味。示范辐射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使工作室成为了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助推器,不断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工作室对宁南教育、宁南学校的帮扶,已在2021年4月的《中国民族教育》刊物上刊发。

(四)坚持工作室的结构创新。脱离课堂和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办学帮扶和办学诊断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以真正落地的。林建锋名工作室将与相关名师工作室进行协作,取得了共赢的效果。

(五)坚持打造工作室研究特色。在兼顾办学的一般规律基础上,践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努力实现“真正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用心追寻“基于儿童,面向未来”的教育,特别是在打造“有梦有才有爱”的“三有教育”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示范效应。

工作室成员组成(按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学科、学历、市县制表填入)

imgFile-3cc2b4b0009aaee63d69e83139892dd2.png